國際
Google千億收購 只因專利無價
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
Google不惜以天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(Motorola Mobility)的原因,最多人認同的,是在於後者的逾萬項專利權。
過去10年Google進行近百次收購,但今次收購「摩記」卻為歷來最大手筆,高達6成的溢價亦是科網泡沫爆破以來業內最高,更有違其只買規模小、具重大發展潛力及易於融入公司體系的三大收購條件,怪不得《華爾街日報》以「Google 125億美元的豪賭」作為報道標題。
瞄準摩托羅拉 研發力強
管理層宣布收購事宜時,先後24次提及「專利」一詞,加上剛在官方網頁上載狠批同業「以專利傷人」公開信,令人聯想到Google今次真正目標,是在於摩記1.7萬項、另加7,500項政府正在審核的專利權。
分析師亦紛紛評估上萬項專利權的價值,估計每項約值20萬至30萬美元,即總值45億美元(不計未審核的),進取估計則達60億美元。不過,有關估值仍遠低於蘋果、微軟及甲骨文(Oracle)財團,早前以每項平均75萬美元買入北方電訊(Nortel)6,000項專利的作價。
增加彈藥 對撼蘋果微軟
在這個講究版權法的年代,尤其是珍視知識產權的歐美國度,專利權絕對價值連城。以Android手機上季付運4,700萬部作基準,全年計便可付運2億部,如每部須繳付5美元的專利費,每年便有額外10億美元的純利流失予對手。
以Google這種級數的企業來說,專利收益還是其次,更重要是以其為首的聯盟(包括三星、LG、HTC等),將有更大本錢與蘋果及微軟兩大勁敵討價還價,甚至作為交換條件,省卻不少訴訟的時間及資源。
在現今「專利為先、發明為後」的變質年代,即使是Google這種具理想及前瞻性的科技業龍頭,也深知不能再像過往,任由辛苦研發得來的技術讓人無條件使用。再者,沒有足夠專利權就有如沒有子彈一樣,何以保持Android在強敵林立的智能手機市場領先位置?更何以進一步發展平板電腦,衝擊iPad的壟斷地位?
欄名: 國金札記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